【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中国经济开局稳气象新******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2023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努力实现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推动人民生活持续改善。新年头一个月,多项经济先行指标回暖,生产消费供需两旺,中国经济持续回稳向好。
新春年味未消,一系列经济指标已经火热出炉。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环比上升3.1个百分点,在三个月后重新回到扩张区间。
202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为中国经济发展指明方向。会议指出,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2023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
国家信息中心的大数据分析发现,全国100个有代表性的科技孵化器周边平均人流量,今年1月比去年12月增长了17.6%,比2022年同期增长了8.5%,表明众多科创型企业已出现明显回暖势头。
项目中标量数据对普通人来说可能略显陌生,但却直接反映企业投资冷暖。监测显示,1月份全国项目中标数量同比增速达到32.2%,中部地区增速最高,达到45.7%。
新年新作为,新年新气象。
向实,实体经济发展势头更稳,后劲更足。农业春耕备耕播种希望,提升全年粮食稳定供应能力。工业订单充足,人机繁忙。今年1月,制造业21个行业中有18个景气度较上月上升,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速迅猛,服务业加速向中高端不断升级。
向新,发展动力加快转向创新驱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1月以来,重点城市传统商圈融合主题活动、体验式消费等新模式,客流量整体增长20%以上,线下消费持续复苏,新落地的重大项目更多聚焦智能制造、新能源、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更加吸引全球资本目光。记者近日走访德国商会,看到最新编制完成的《德国企业信心调查报告》中,七成以上的会员企业对于中国经济增长充满信心,电子、汽车、化工等高技术产业成为德资企业扩大投资的热门之选。
中国经济加快恢复也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强信心。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多家国际机构相继调高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今天的中国,充满生机与活力。新的一年,尽管国际环境风高浪急,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不变,只要笃定信心、团结奋斗,就一定能实现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的既定目标。(央视网)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进入数据驱动新阶段****** 1月4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在“第五届数据资产管理大会”发布的《大数据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我国大数据技术产业整体水平大幅提升,已形成数据存储与计算、数据管理、数据流通、数据应用、数据安全五大核心领域。 从《白皮书》披露的数据看,我国大数据发展环境持续向好,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生态体系持续优化,市场前景广受认可。 从创新能力看,2021年我国发表大数据领域论文量占全球31%,大数据相关专利受理总数占全球超50%,均位居第一;从生态体系看,2021年我国大数据市场主体总量超18万家,形成了大企业引领、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企业不断涌现的发展格局;从市场前景看,2021年我国大数据相关企业获投总金额超过800亿元,创历史新高。 “2022年,我国在政策、人才、资金等方面持续加码,为大数据后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特别指出,《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数据二十条》)的印发,是我国探索数据要素价值释放、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迈出重要一步。 尽管我国数据生产要素制度建设再获关键政策支撑,但未来发展,还要看大数据技术产业,即五大核心领域如何应对挑战。 针对《白皮书》罗列的各项挑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宝宏以数据流通领域为例指出,数据流通技术提供了“数据可用不可见”“数据可控可计量”的数据服务新范式,数据流通市场逐渐从“以数据产品为主”向市场驱动的“以数据需求为主”转变,挑战也越发凸显,比如,数据权属界定的场景与问题复杂,对参与数据流通的主体权利关系,理论、制度和产业实践层面均尚未形成共识;数据的估值定价尚缺乏科学、标准的评价方法;数据流通的准入、竞争等行为约束没有清晰的法律界定,配套规则不完善;隐私计算等数据流通关键技术应用不成熟。 谈及被列为首位挑战的数据权属界定,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建民说:“从土地到石油,生产要素的产权界定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数据确权也是数据基础制度体系最为核心的问题,是数据要素市场化的逻辑起点和法律前提。《数据二十条》将弥合此前关于数据确权的各种分歧,引导各方将力量集中到更为细致的制度研究和设计上。” 数据流通的重要前提是数据开放,它所带来的安全挑战来自何处首先需要廓清,《白皮书》给予明确:数据安全责任体系构建尚不成熟,数据安全的主体责任边界模糊;具体业务场景下的技术落地仍然缺乏实践指引,数据安全管理与技术易脱钩;传统网络安全防护思路与措施无法满足当下的数据安全防护需求。 “对数据开放中的安全性、合规性、权益分配等方面的考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数据的互联互通与价值实现,市场因而呈现‘数据需要开放,却又难以开放’的困境。”中国电子数据治理工程指挥部技术部主任国丽认为,解决这一矛盾需要扎实的安全技术支撑,需建立覆盖产权、流通、分配、治理的一体化的数据安全与数据要素化工程体系。 以《数据二十条》出台为标志,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从技术引领进入到数据驱动的新阶段,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秘书长高素梅强调,目前我国数据管理的水平仍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数据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实用性仍然影响数据要素市场的进一步培育与开拓。(刘艳)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